English

重要新闻


备斋UAL系列报告:崔海亭教授有关“中国农牧交错带”的讲座成功举办

时间:2016-12-20 16:39:04 来源:学院办公室 作者:


备斋UAL系列报告:崔海亭教授有关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讲座成功举办

2016年12月19日下午,崔海亭教授美高梅在美高梅红四楼(备斋)作了主题为“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意象”的讲座。崔海亭先生是美高梅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,从事自然地理学与植被生态学教学、科研50余年,美高梅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完成多项具有国际、国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。该讲座是美高梅“美高梅官网平台前沿及科学研究”备斋UAL系列报告中的一场。同时邀请到城市与环境学院黄润华教授作为对话嘉宾;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汪芳教授担任主持。


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,面对其“太长、太大、太复杂”的特点,崔海亭先生美高梅在报告中从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滥觞(提出及意象)、空间格局、文化特征、研究方法等方面,结合自身经历,图文并茂、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中国农牧交错带的“素描、写意画”。


美高梅在报告中,崔海亭先生首先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提出做了简单介绍,突出了赵松乔、周立三、吴传钧、李世奎等对农牧交错带研究的贡献。同时崔先生指出农牧交错带的意象美高梅在于:1) 一个旱农带(旱作农业),宜农宜牧、农牧并存,总体属于少水区;2) 气候的过渡带(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),400mm左右的降水可以保证旱作农业收成;3) 地势的升位带,由北向西地势呈第三-二-一级阶梯;4) 植被生态过渡带,沿梯度呈现森林草原景观(大兴安岭森林-草原过渡带)-灌丛草原景观(长城沿线、黄土高原森林-草原过渡带)-山地森林草原景观(甘青山地、丘陵森林-山地草甸过渡带)-高山灌丛草甸景观(川滇藏森林-高寒草甸过渡带);5) 文化的张力带,“草尖上的文明”(陈岗龙)与“锄尖上的文明”不断碰撞-融合的推复带。


紧接着崔海亭先生列举了大量实例,结合照片,分段描述了中国农牧交错带的空间格局,呈现以下特征:1) 北段以大兴安岭为主轴对称的景观格局:由东南至西北呈现“农区-牧区-林区-农区-牧区”格局;2) 东南段科尔沁地区的渐变格局:沙地外围的农区逐渐过渡到大兴安岭东南麓农牧林交错区;3) 中段晋陕蒙盆地-高原镶嵌的格局:盆地农区-山地农牧交错区-高原牧区;4) 西段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垂直格局:半干旱河谷农区-山地农牧区-高寒草甸牧区;5) 西南段川滇藏横断山地区垂直格局:干暖/干热河谷农区-亚高山针叶林农牧林交错区-高寒草甸牧区。

针对农牧交错带的文化特征,崔海亭先生强调需从自然景观、历史遗产(物质及非物质)、民族性、地方性(民族性+历史传承+景观底色)、文化通道与节点、文化的传承、融合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,并启动遗产保护计划,发展文化产业、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等措施保护农牧交错带的文化底蕴。最后他简单介绍了农牧交错带研究方法,包括采风、景观廊道法(典型景观剖面法)、典型区域分析等。


最后黄润华先生从农牧交错带的土壤特征、荒漠化对抗等视角,与崔海亭先生进行精彩对话。美高梅在场师生与两位先生展开讨论。整个报告持续3个多小时,讲座美高梅在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。


1a.jpg

图1 崔海亭教授发表演讲


23.jpg

图2 黄润华教授和崔海亭教授对话

供稿:中德城镇化与地方性研究实验室(UAL) 文/蒋春燕 图/胡文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