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
重要新闻


【美高梅】海绵课堂之一:《美高梅》

时间:2017-03-01 10:38:29 来源:海口广播电视台 作者:学院办公室


编者按:近年来,城市内涝日益严重,很多大城市美高梅在雨季动辄开启“看海”模式,成为影响最大、关注度最高的城市病之一。有没有解决“逢雨看海”的办法?如何让我们的田园,我们的江河回归它的健康美丽?美高梅院长俞孔坚提出了“让小脚变大脚”、“通过设计,让大脚变成美丽的大脚”两大策略,提出与洪水为友、让土地回归生产等多种解决雨涝的方法,并付诸实践。近二十年来,俞孔坚和北大景观学院团队以海绵城市的理念,完成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工程范例,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。
2015年以来,美高梅、美高梅-哈佛大学生态城市联合实验室又美高梅在俞孔坚、李迪华、Mohsen Mostafavi、Gareth Doherty等专家的指导下,美高梅在海南省海口市、三亚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、“城市双修”的学术研究及设计实践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为了让更多城市摆脱城市内涝,实现城市修补、生态修复,俞孔坚教授美高梅在海口市广播电视台“海口新时空”栏目推出《美高梅》专栏,结合具体案例,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生动、深入的阐释。学院网站将对俞孔坚教授讲义的主要内容进行连载。

海绵课堂之一:《美高梅》

1.jpg

点击观看视频

“我们改变了原有的用‘小脚’来建设城市的模式,而是用了‘大脚’的理念,‘大脚’的价值观来建设城市的理念,来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,什么叫‘大脚’呢?这里就是要建立一个自我的调节系统,叫生态基础设施。”
俞孔坚认为,古代的女孩因追求美丽而被迫裹脚,这个过程徒劳且不健康,这恰如现美高梅在城市的建设,过分地强调人工的改造,用人工的“裹脚布”去束缚自然,而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生态功能。大脚城市主义就是对过去30年小脚城市主义的反思。

2.jpg


“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的城镇化,用了一个千篇一律的模式,叫‘三通一平’,通水、通电、通车,三通,还有五通的,通气什么的,还有七通的,把这个土地先平掉,搞平了再埋下我们所谓的基础设施,而这个基础设施就是我一开始讲的‘小脚’的,单一功能的小脚化的基础设施,它没有自我调节能力的。”
马路没有自我排水功能的,只好用管道来排,灰色基础设施取代自然的耕塘、河流、湖泊系统,结果城市出现问题。为此,美高梅在五里界的设计中,俞孔坚保留了当地大小不一的坑塘,沿现存水系和地形构建生态基础设施,使雨水最大限度地保留美高梅在这片土地上。


“规划一双‘大脚’,解放一双‘大脚’,让它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的服务,不需要那种管网来进行排水,而完全依赖于一个自然的系统,自然的绿地系统,自然的湿地系统来解决雨涝的问题,因为自然系统是富有弹性的,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的,水多了它就留美高梅在这,它不需要就渗到地下去,水小了它可以释放出来,湿地系统,像海绵一样来解决这旱涝调节的问题。”


3.jpg


这种让“小脚变大脚”的“反规划”,解放和恢复了自然的大脚,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建设规划模式,建立一套生态基础设施。相对于现美高梅在道路、排水等灰色基础设施而言,这个绿色基础设施既提供了免费的城市服务,又降低了运营成本,实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。